pg电子游

新闻动态

低层次的家庭里,有三种人,一开口就会闹翻天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1:18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管理大师曾仕强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只要家里头吵吵闹闹,这个家肯定完蛋;倘若能好好说话,再穷的家也会兴旺起来,这就叫家人一条心,泥土变成金。”

诚然,好好说话,是一个家庭和睦的关键。反之,有语言暴力的家庭,没有办法过日子,更没有办法达成共识,人心是溃散的。

如果一个家庭里,有以下几种人,一开口就闹翻天,那么家庭的层次越来越低,什么事情都不顺。

图片

01

第一种人:总是固执己见,谁的意见都不会听。

在陕西省咸阳市,有一场戏,叫拉犟驴。

某一天,一对老夫妻要去看社火。

老汉让孙子拉出一头驴,拖着老太。

驴子一出场,就长啸一声,然后犟着脖子,不愿意走了。孙子着急了,驴子更犟了,拉着孙子乱跑。

孙子使劲拉缰绳,老汉急着跺脚,在一旁责怪孙子胡乱拉驴。

老太见状,也骂骂咧咧......

一头犟驴,让一家人都乱了方寸,哪有什么心情看社火。

驴的固执,把好事破坏了;人也是一样,只要固执起来,就是错了,也不会认错,就是可以做的,也坚决不做。

一个人把“固执”,当成是对抗大家的勇气,非得让大家都相信自己,非得让大家推举自己为第一人。这就导致谁都不服谁,只能互相僵持。

我的邻居张阿姨,每次做饭,喜欢放很胡椒。

丈夫刘叔,反复劝说,希望少放胡椒。

张阿姨听了劝说,胡椒放得更多了。

刘叔一气之下,就去上馆子,不回家吃饭。

过了多年,张阿姨每次做饭,还是要丢一把胡椒。张阿姨还说:“我伺候你,你还挑剔,拉倒吧。”

张阿姨还告诉小区里的大爷大妈:“我就要气死他。”

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到了张阿姨这里,就闹了好多年,这有点不可思议。但也因此,家庭少了烟火气,多了火药味。

爱默生说过:“庸才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愚昧而固执。”

任何事情,一旦有人认死理,一成不变,那就没有办法沟通。反过来,你非得服从他不可,但是你也不愿意服从他,并且你意识到他是错的。

人与人互相犟着,那就是互相消耗,无休无止。

图片

02

第二种人:开口就夹枪带棒,似乎所有亲人都不让他满意。

哪壶不开提哪壶。这样的聊天方式,出现在家里,那就让人很痛苦。

本来大家都好好的,可就有人把不愉快的过往,翻出来,进行攻击。

知乎上,有一个女网友问:父母到我家来总是挑剔一切怎么办?

她描述,已经和男友订婚,住在一起了。就打算过几个月结婚。

同居期间,父母常常来“指导”。

父母的指导方式,很让人受不了,不是帮忙整理房间,提建议,而是挑毛病。

比方说,家里的茶几和电视柜,有些年轻元素,被父母说成“小孩子的玩意”。

还比方说,带着猫咪图案的餐具,被父母“冷眼”。

就是衣服,都被父母认定为“太不好看,太没有眼光”。

还有饭菜,父母指责,没有一点营养。

蒸菜不健康,炒菜不美味,稀饭太稠......在父母的挑剔下,小两口都没有了笑脸,也多了矛盾。

也不知道,这父母是嫌弃女儿找错了对象,还是故意挑剔准女婿,考验其耐心?或者有其他的想法,不好明说。

反正,父母一到家,就像带来了一把荆棘。

有网友指出应对的方法:左耳朵进,右耳朵出,我自岿然不动!

似乎,只要以柔克刚,这被挑剔的人,就不会难受了。或者是脸皮厚一点,那就随便挑剔好了。

可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一直柔软,一直厚脸,一直不反驳?

很多的事情,挑开了最难堪的一面,那就是唇枪舌战要开始了。

人都是有情绪的,凭什么一直被挑剔,却一直忍气吞声。情绪上来了,家人的关系就非常紧张。

争吵一次次,其实都是一些无法改变的小事,毫无价值,浪费时间。争吵过后,也不会解决问题,还是老样子。

图片

03

第三种人,习惯逃避责任,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。

一个人要推卸责任,就一定能找到借口。

就算这个借口,很牵强附会,那也是可以的。他反正是避免了亏损,把亏损的东西都给了其他家人。

比方说,一个女儿不愿意赡养父母,就说“地方习俗,出嫁女不管娘家”。一个儿子不愿意给父母养老,就认定,自己被薄待了,小时候比哥哥少拿穿新衣服。

长期承担家庭责任的人,总是吃亏。如果他因为有人不愿意吃亏,心里不平衡,这责任就会被抛弃。家庭就没有办法运转了。

一开口就推卸责任,反过来就是利己主义,自私自利。家人这样沟通,肯定是无效的。

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:“利己的人最先灭亡。他自己活着,并且为自己而生活。如果他的这个'我’被损坏了,那他就无法生存了。”

利己的人,一旦无法满足自己的利益,一哭二闹三上吊,自己活不了,别人也休要活了。

图片

04

《欲望山庄》中说:“柔软的舌头,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,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。”

别以为一个家庭变得很糟糕,是因为遇到了大事,而是琐事把人变得疲惫不堪,言语把人伤害到体无完肤。

要想家庭提升层次,那就要学会好好说话。

带着沟通的态度,带着一份利他的心,保持微笑,学会变通和退让。一开口,就有了春风。

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,然后开口,就能契合对方的心理,从而有了共情力。

家和万事兴,言和是根本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